2015年5月,国人第一部西游题材3D动画电影《大圣归来》亮相戛纳电影节,作为宏大的系列东方魔幻电影,该片展现了中国人“打造自己的超级英雄”的雄心,热度秒超《复仇者联盟2:奥创时代》。片方调侃“大圣要去海外玩耍了”,而这一句调侃中,充分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。国产动画片带着本土文化与特色走出去,在与好莱坞动画的竞争中迈出了一大步,也一定能让世界观众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风采。
戛纳是个繁忙的电影集市,片方们在各个“卖场”之间频繁穿梭,平均驻足不满20分钟,但在《大圣归来》的放映厅里几乎无人提前离场,“这个‘MonkeyKing’让大家联想起‘BruceLee”’,有不少海外买家如是说:“它让我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神秘、东方功夫的美和东方式想象力的飞扬。不仅CG技术很成熟,而且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可以无限展开的好故事,令人兴奋,你们应该多拍这样的电影!”“一念佛.一念魔”,这一次,英雄拯救他自己!
海报是一部电影最直观的宣传品,《大圣归来》这款名为“一念成佛,一念成魔”的海报所展现的东方价值观令西方观众脑洞大开——原来“佛”和“魔”在东方并不是对立的,他只是人本心的两面。找到内心潜藏的梦想就可以驱掉心魔。成佛?还是成魔?全凭你怎样选择,“tobeornottobe”这样跨文化的英文翻译也令西方观众会心一笑。
《大圣归来》单从人物造型上就和传统的西游题材迥然不同,里面不仅有酷大圣、萌唐僧,还有大魔王“混沌”、不会说话的“土地公公”,性感的女妖怪和史上最帅的一条龙,他们都出自神怪巨著《山海经》。而《大圣归来》里的龙逐水而居,善飞善潜,不受制于任何人,这也是迄今为止用3D技术完成的第一条“见首见尾”的龙,当它在戛纳的放映厅里起飞的时候,惊叹声和喝彩声是为了完全不同于邪恶的西方“Dragon”的自由飞扬的中国龙。
“打得好看”是观众对这部电影的一致赞许,“彰显侠义精神,致敬经典武侠片是我们的初衷,实际上东方功夫和侠义精神从孙悟空开始就是一脉相承的,塑造这版大圣时,我们吸取了胡金铨、张彻、李小龙、袁和平等诸多前辈的动作精髓,但它比传统武侠更为飞扬,因为神幻英雄可以不受肉身和重力的限制,允许我们加入更多想象力,这是任何一个大侠都完成不了的,所以他应该比李小龙更好看!”片方如是说。
除了众多大侠助阵,曾为《少林足球》《功夫》等7部周星驰作品担纲配乐的香港配乐大师黄英华此次也出任《大圣归来》的音乐监制,作为“大圣迷”,他的作品不仅完美地解读了东方英雄的魅力.更兼收并蓄地引用东方音乐元素将它“令世界听见”。
对此,有海外影评人如此分析:“以往中国题材电影不易被西方接受与文化隔阂有关,也跟东西方的天然区别有关,而动画电影不受种族、肤色限制,具有先天优势,此外,中国以往的动画片有较强的低幼倾向。而《大圣归来》不同,不仅在创意、制作、营销等领域靠诚意打动了观众,更用国际电影流行表现手法,讲述了具有浓郁中国风、饱含向上向善正能量的故事,紧紧抓住了观众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审美要求,进而创下一个个票房纪录。”
有血有肉的中国式英雄大圣横空出世,一金箍棒打败了美国动漫的热门角色“大白”、无牙、小黄人……大圣的成功,是国民对于国货、民族文化信心的一次提升。在观众们看来,《大圣归来》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经验。
资料5
2015年6月底走出国门的文艺演出当代昆曲《春江花月夜》海外市场反应火爆,有学者指出,纵观海内外的文化“走出去”,不管是演绎改编传统经典,抑或原创新作,都要不断揣摩并捕捉时代焦点、社会热点、大众视点,这样才能传得开、走得远。比如意大利拍摄改编自托翁《战争与和平》的9集电视连续剧,美国重拍电影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以及电影版音乐剧《悲惨世界》,无不反响热烈、走俏市场。即便是同一个《天鹅湖》,由马约编舞的蒙特卡罗芭蕾舞团、格林·墨非编舞的悉尼芭蕾舞团、诺伊梅尔编舞的汉堡芭蕾舞团所演绎的不同版本,都离最初1876年柴可夫斯基的原版相去甚远——无论舞美服装,还是故事主题,都各有亮点,但正是种种融入不同语境的国际化表达,才令演出更贴近当下当地的观众审美。
中国演出走到西方舞台上,同样需要考虑能否成功传递作品中的审美趣味。在法国里昂的一次现代国际音乐节上,时任北京华夏民乐团团长的张维良用中国乐器尺八演奏“三笑”,新加坡国乐团音乐总监叶聪指挥民乐队伴奏。演奏前,叶聪用英语解释三笑典故,并配合演出讲述古老乐器的魅力,老外听得津津有味,掌声笑声不断,令现场观众深受感染。
在当今世界舞台上,已经很少看到文学戏剧作品还在原封不动地演出。中国经典的主题并非僵死的一成不变概念,它必定随着传播过程做时代性的微调,并渗透了现代化语境和国际元素。比如,《史记》表现了荆轲慷慨悲壮的侠士精神,而在陈凯歌、张艺谋的影视改编中,考虑到海外发行市场的观众不会仅仅满足于某一段中国历史,因而对侠义、名利以及人性的关系作了新的诠释.毕竟西方观众和中国观众的关注点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在国际化背景下。引人人胜的讲故事能力,就是一种对外文化传播能力。这就需要专业国际文化研究的推动,运用中国元素,持续发出“中国好声音”。
资料6
中国的杂技、戏曲和功夫经过多年的宣传和推广,已在海外市场赢得广泛赞誉。尤其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大型实景表演《禅宗少林》,受到了国外各界人士的欢迎和赞叹;此外,在海外知名盛会柏林电影节、好莱坞电影节、戛纳电影节上,中国影星亮相的机会也越来越多。这些例子都说明中国国际文化品牌前景十分广阔。然而在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,我们仍停留在以展示剪纸、泥人、刺绣、大红灯笼之类的民俗作品以及出土文物等为主的阶段。在国外较有影的戏剧歌舞和影视作品,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部。
只有品牌才是文化产品独一无二的标志,而品牌的缺失是制约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瓶颈,也是当前我国文化品牌中存在的一个严峻现实。因此,当务之急是打造中国文化大品牌。打造文化品牌,如果没有大量优秀的原创作品作支撑,没有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从业人员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创造,就等于没有灵魂,没有原创力的文化品牌也会没有市场。因为文化品牌“内容为王”,文化原创力决定着文化品牌“内容”的优劣高下。文化原创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.也是文化品牌的生命。我们可以将中华民族先进的文化个性、文化特色物化到产品的品牌塑造以及服务的质量、理念等过程中,从而提高商品文化的内隐价值。我们过去过分强调文化经营单位的事业性质及其公益性,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和抢占市场传播文化,从而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思想障碍。我国虽然已有各种文化产业的业态,但还没有立体型的文化业态。西方的传媒“巨无霸”如时代华纳、新闻集团、迪士尼等,走的都是立体型的文化品牌发展之路。其主营的业务一般都涵盖了新闻、理财、娱乐、购物等。这些传媒帝国的成功,无疑为我国文化创新产业业态和文化品牌提供了借鉴。
近年来,我国的文化品牌中也出现了一些科技创新的典型。比如,作为上海文化名片的《时空之旅》,是科技创新让舞台艺术插上翅膀的好例子。《时空之旅》是用杂技的形式再现海派文化.最主要是用多媒体技术展示。各种创新的升降装置,为时空之旅演出制造出“飞天遁地”的多层立体效果。自2005年9月27日在上海马戏城首演以来,截至目前已连续演出近2400场,中外观众达240万人次,票房净收入超过2.5亿元。因此,我国要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,包括对2.0和3.0互联网,3G和4G手机等新型移动信息终端的普及和运用,打开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。
政府应当为文化科技研究与应用提供支持和引导,加大对文化产业的科技投入,为高新技术文化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。在继续巩固美国、西欧、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.加快向亚洲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扩张,加大对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,不断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份额,提高中华文化品牌的影响力。
好莱坞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,归根到底是市场营销的成功。相比之下,我国的文化品牌之所以至今还没有在世界市场形成有效的竞争力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世界市场观念。我们只陶醉于国内市场的庞大,结果不仅使内容的生产缺乏原创的想象力,而且使国内的文化消费资源在国际文化产品面前大量流失。比如,美、日等发达国家就长期占据着中国的动画消费市场,在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画作品中,日本占60%,欧美占29%。
中华民族要复兴,文化必须复兴。中国文化只有走向全球化,走向世界,才能在世界文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。中国只有成为文化品牌大国,才有可能成为文化强国,进而成为世界强国。
三、作答要求
一、结合“给定资料2”,简要概括目前我国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。要求:全面准确,分条归纳。不超过250字。(15分)
进入题库在线做题,获取参考答案及解析。二、结合“给定资料3~4”,请简要分析《大圣归来》取得成功的原因。要求:分析准确,内容全面。条理清晰。不超过300字。(20分)
进入题库在线做题,获取参考答案及解析。三、结合“给定资料6”,请你就如何打造我国的文化品牌提出合理化建议。要求:内容全面,所提建议具体简明。不超过300字。(20分)
进入题库在线做题,获取参考答案及解析。四、“给定资料6”提到,“只有品牌才是文化产品独一无二的标志,而品牌的缺失是制约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瓶颈”。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,自拟题目,写一篇文章。要求:(1)自选角度,观点明确;(2)联系实际,不拘泥于给定资料;(3)总字数1000~1200字。(45分)
进入题库在线做题,获取参考答案及解析。课程及政策咨询请拨打电话13335657309或扫二维码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专注公职类面试辅导训练